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当代会计评论

主编: 刘峰

执行主编:杜兴强、李增泉、龙小宁、夏立军、辛清泉

创办日期:2008年

刊期:季刊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当代会计评论》编辑部

联系人:杨颖瑜

电话: 0592-2181523

投稿信箱:cas@xmu.edu.cn

网址:http://cascar.xmu.edu.cn

邮编:361005

期刊目录
通知公告







本文摘自 《当代会计评论》2018年第11卷第2辑文章《会计研究的基本逻辑》,作者:魏明海,页码:1-11。





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

三国演义 · 第三十五回



会计究竟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这是会计界流传已久的无解之谜。而在《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中有一个情节,宋江阵营里的“入云龙”公孙胜破了乔道清的妖术后,手中仗剑指着乔道清说道:“你那学术,都是外道,不闻正法,快下马归顺!”乔道清则回应,“今日偶尔行法不灵,我如何便降服你”?公孙胜道:“你还敢逞弄那鸟术么?”那么,今日之会计研究是学术还是鸟术?如是学术,有何正法,当取何道?


在题为“会计研究的基本逻辑”的论文中,作者魏明海基于过往多年的研究体验,讨论了会计研究的基本逻辑思维规则与方法,具体包括三个部分:明确科学问题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规划与开展会计科学问题研究的核心要点。以期为会计研究提供些许“正法”。


明确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会计研究定位的根本是科学问题。而科学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科学?作者认为“科学或学术是对存在物及其行为规律的学科化论证”。因而,做科学研究也就是对存在物及其行为机理的探索。存在物及其行为的机理,也就是它们产生、成长、演变、衰老、蜕变、消失的机理(形成和作用机理)。而机理的研究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精髓,也是最重要的科学问题。


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

规划与开展一项科学研究,涉及现象、场景、动机、后果、理论和证据等要素。而科学研究的根本在于发现机理和揭示机理。在此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观察现象并找到适合检验的场景,需要揭示动机和后果,更需要学科化地归纳和演绎理论并呈现有效、客观的证据。这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逻辑,具体可用下图示意。




规划与开展会计科学问题研究的核心要点

1

从会计经典文献中得到的印证与启示

在学习和尝试会计研究的过程中,有三篇经典文献对作者理解会计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篇是是Ball和Brown于1968年在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上发表的“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Ball和Brown开创性的会计科学研究是因为他们首先观察到会计信息对股票估值发生作用这一现象,找到一个可检验其作用的场景(即股票市场),分析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并呈现出其经济后果。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进一步提炼出会计信息含量和决策有用性的理论,并提供了可重复验证的科学证据。


第二篇是Healy于1985年在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上发表的“The effect of bonus schemes on accounting decisions”。Healy(1985)的研究同样具备会计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Healy观察到会计决策(行为)是如何受分红方案(奖金契约)影响的这一重要现象,找到一个检验影响会计决策的特定场景(契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合适的研究场景,他才能够比较科学地揭示会计行为的动机并检验其经济后果。


第三篇是Jones于1991年在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上发表的“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Jones的开创性在于其发现了新的研究场景,这个场景不是在企业内部,而是外部管制。Jones(1991)以美国ITC(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企业进行进口救济调查这一外部管制机制为场景开展研究,以ITC调查年度为事件期间,选取汽车制造、碳钢、不锈钢、铜和鞋类五个诉求ITC进行伤害调查的行业,分别考察样本公司应计利润和净利润的变化,发现调查期间样本公司向下操纵盈余,诱使政府相信其盈利因产品进口正在遭受影响,以争取获得政府的进口救济。Jones的会计科学研究揭示出会计的政治成本假说。


上述三篇经典文献所展示的会计科学研究印证了前面所讲的由现象、场景、动机、后果、理论和证据等构成的科学研究的要素


2

识别有研究价值的会计行为(现象)

如何识别出有研究价值的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行为?作者认为应培养对会计行为(现象)的直觉。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把阅读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浏览财经报刊/网站(国内与国际的)、进行实地调研与交流、熟悉统计工具的使用并在发现可能有研究价值的现象时先做一些初步的统计分析培养成一种职业习惯。


3

选择考察会计行为机理的合适场景

作者认为可以考虑从市场、制度和企业、治理体系、管理过程四个大的维度去寻找会计研究的场景。如下图:



而在拓展并找出合适的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行为的研究场景时,还须关注到以下五点:一是要具备多(跨)学科的知识;二是要深入剖析会计行为的动机;三是要深入揭示会计行为的后果;四是要加深对会计行为“参与者”的认知;五是要将会计研究的对象从企业扩展到政府、社会组织等。


4

会计科学研究的关键在于从理论上解释会计行为的动机和后果

任何会计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无论是会计行为的产生、演变还是消失。解释会计行为(动机或后果)需要理论。但目前大多数情况下会计研究在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作者认为解释会计行为(动机或后果)终究需要有自己的理论


5

会计科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用证据呈现会计行为的动机与后果

解释会计行为(动机或后果)不仅需要理论,也需要科学和合理的证据。作者认为证据的科学合理呈现需要考虑以下四点:第一,证据不完全是数据,符合逻辑推演要求的论点同样是好的证据;第二,证据不是只靠统计得来,科学的实验、案例访谈、史料文本和逻辑推演也是获取证据的方式;第三,证据的形成要符合逻辑链条,且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复性;第四,证据的挖掘,尤其是有关后果证据的挖掘要全面系统。


6

会计科学研究的根本在于揭示会计行为的机理

会计研究的科学性在于它应能揭示会计行为的机理。要解释会计行为的机理,一是要动机和后果的学科化论证,二是要有机地将动机与后果联系起来并揭示会计行为的机理,最后做科学研究除了技术方法和路线外,也必须讲究态度,即“勤、谨、和、缓”。